辽宁省北宁市是比较典型的农业地区,农民问题比较集中。在开展县级“三讲”教育过程中,为了“开门”搞“三讲”教育,该市10名常委深入农户征求意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宁市委常委在3月中旬讨论到农户家里去征求对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啥意见之前顾虑重重:多少年不到农户家里去了,群众还欢迎不欢迎,群众意见太大或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怎么办?市委常委会经反复讨论认为:“三讲”教育就是要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哪能怕群众提意见,哪能怕到农户家里去征求意见?常委会决定,各位常委一定要到农户家中去,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下基层无一例外“三不带”:不带司机,不带记者,不带随从;与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吃住要交费。
3月15日,北宁的天气并不好,山区村还有积雪未化,泥泞的乡村小路留下了市委常委们的足迹,市委书记刘爱军等10名常委分别到了东青堆子村等全市经济比较落后、社会矛盾比较复杂的10个村。
富屯乡红石村一个深居山谷的村小组农民认不出“官”来。市长王广明在曲曲折折、碎石泥拌的山谷小路行走了8里多才来到这个小组,一位老大娘一再询问“你找谁呀”。闭塞的山里群众看不到电视,当然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市长。老大娘的询问令这位年轻市长思绪万千。这里除了生产少量的苞米外,农民主要靠山里土生水果过日子。这里发生的一件真事,外人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滑稽”,但市长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一位想嫁到这里的外地姑娘,就因晚上“发现”山村天上的星星比她们那儿少,冲未来婆婆说了句“这里的星星没有俺家那里多”,而被说成是“扫帚星”而拒绝“接纳”。就在这样闭塞的山谷里,市长走访了10户人家,看了农民的家底,知道这里的农民想看上电视,想修路,当然更知道这里农民的果树需要更新品种。
市委书记刘爱军来到柳家乡东青堆子村,这里是洼区,看上去像平原,情况较山区要好些。这里的农民能接收到市里的电视,一看是“电视里的”刘书记,一群农民就围了上来,并相互转告。在走访了8户人家后,刘书记实在走不下去了,看到家家大院放着成堆的苞米,反映的问题也只有一个:“书记,我们想把苞米卖给粮店,行不行?”刘书记的心里很难受:哪能说不行呢?去年丰收了,粮食却卖不出去,过去看过材料,也听到过卖粮难的反映,可在这些乡亲们面前,刘书记的体会更深刻,最真实!天快黑了,刘书记在文国发家住下,立即打电话给粮食局长和粮管站主任,晚饭后,局长和主任赶到,大家现场办公,问题当晚就解决了。
卖粮难解决了,农民还想什么?刘书记继续进行走访。他了解到,农民已经感觉到光种苞米不行,要求进行“农田种植调整”,不少农户提出要种菜“想养牛”。记者来到东青堆子村李久祥家,他告诉记者,刘书记来过他家两次,他已经养了18头肉牛,现在正琢磨着弄台揉碎机捣牛饲料。坐在记者身旁的村支书插话:你还不知道呢,刘书记已经给我们村弄了10台揉碎机。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洪志在去柳家乡夏家村之前,花了1200多元买了不少养殖和如何种菜的书,但他没有想到,一进村,书就被渴望致富的农民抢光了。一位拿到书的青年农民说:“王部长,我家搞了大棚菜,书能教咱种好菜,您带啥都没这个值钱。”经走访农户,王洪志深深体会到当前农民渴望致富、渴望技术的强烈愿望,反省自己过去联系群众太差了。王洪志对记者说,只有心系农民,与民同心,才能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该怎样做。
汪家坟乡白庙子村东庄屯一位农民告诉记者,过去乡干部有时来一下,县里干部根本没来过。郭永平副书记在汪家坟乡白庙子村住了两天,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感这次下基层与以往下乡不一样。过去下乡走马观花,听听汇报,看看典型,浮在上面。这次睡在农民的炕上,“吃的一锅饭,睡的一个炕”,和农民的感情靠近了,距离缩短了,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把农民作为镜子照照自己,感觉自己在很多地方愧对农民。
郭永平在北宁生活过30年,过去对农民的意见不太往心里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时仅仅装装样子”。他是下乡知青,这回下农户,真心诚意去,感想多,反省多。郭副书记说,脱离群众就不叫公仆。农民养活我们,他们想什么,做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这还算什么公仆?又怎样做好公仆?
何爱生副书记向记者谈他深入农户最深刻的感受是:“与民同炕”可以擦掉自身的毛病,给自己加压。高力板乡肖屯村共有3000亩地,1000多口人,去年人均收入2000元。这里并不太富,但农民却说,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说不定到今天连饭都吃不好,吃不香。何爱生副书记到肖屯村深入农户,看到这里的农民思想活跃,对市场经济有认识,“我们的服务没到位,老百姓需要技术服务啊!”何副书记反省说:“俺干部没有尽到责任。过去当干部是俺干部看人家干得怎样,现在倒过来,人家看我们干部干得怎样”。何副书记对记者说,“现在体会到,农民的需要就是俺干部的事情。下农户,农民把最热的炕头让给我睡,一下子感觉出身上的好多毛病”。
金锡奎是老副书记,他到高力板乡望牛村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走了12户人家,开了20个小型座谈会。他过去在乡村生活多年,对农民非常熟悉,但走上领导岗位以后,逐渐与农民拉开了距离,听不到农民的真话。这次下村,又重新与农民拉近了距离,找回了过去的感觉。
这次常委下农户,听到群众普遍反映两个问题:一个是卖苞米难,价格低,种苞米不合算;另一个是农民看到种菜好养殖好,主动要求农田种植调整。记者采访时也听到农户和乡干部谈到这些问题。市委书记刘爱军说,常委到农户家里生活几天了解情况并征求意见之后,3月16日当晚我们连夜召开座谈会,交流下乡入户的体会。常委们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卖苞米难问题,接下来是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提供资金,搞好农田种养水电配套设施。市委常委会还决定,今后要把“常到农户家里去”作为一项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常到农户家里去”意味着什么?辽宁省“三讲”教育赴北宁市巡视组组长孙成廉对记者说,刚开始确定到农户家里去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入户征求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意见,确保“三讲”教育高质量,实际效果却远远超出了原先的想象,常委入户,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受到了触动,而且明确了工作思路,唤回了走到群众中间去的好作风,特别是在县(市)这种干群矛盾直接交汇点的地方,如何倾听群众意见,如何为群众服务,“入户”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市委书记刘爱军感到,常到农户家里去,本是我们干部应该做的,只是这些年不那么时兴了。干部不到农户家里去,总是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怎么能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呼声,又怎么能像江泽民总书记所要求的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呢?
辽宁省北宁市在开展县(市)“三讲”教育过程中,深入农户征求意见,是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一种好形式。不带司机、不带记者、不带随从;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了解农民想些什么;深刻反省公仆叫什么,归结到一点就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深入群众,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江总书记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扎实开展县(市)“三讲”教育,就应该像北宁市委那样,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农户家里去。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编后